來源:網絡資源 作者:中考網整理 2020-02-10 16:23:21
同時,多運動不但可以少生病,還可以節(jié)省如憂郁癥、失智癥等許多慢性疾病所造成的社會成本。況且有好的體魄才能把所學的知識、技能長久地應用出來。
了解了多運動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,有益學習,增加思考記憶后,父母一定要放手鼓勵孩子去參與打球、游泳等各種體育游戲活動,讓孩子更好地成長。
運動能治療“多動癥”和抑郁癥
運動對注意力缺失和多動癥來說,也是自我控制的“良藥”。目前醫(yī)生給多動癥患者所開的利他林,其實就是為增進大腦中多巴胺的量。如果運動本身就會分泌多巴胺,為何不用大腦自己本身的多巴胺呢?自己分泌的對大腦沒有傷害,外來的現在已知會傷害伏隔核。
許多第一線的治療師都發(fā)現,武術、體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運動對過動癥的孩子非常有幫助,因為這些運動需要全神貫注,而且武術、體操比枯燥的跑步機有趣得多,孩子比較愿意持續(xù)練下去。任何運動都需要持之以恒,每天做,效果才會出來。
其實很多被大人認為是“皮”的孩子,只要給他們一個運動空間、一點時間,將精力正當消耗掉他們就不搗蛋了。
相信大家都聽過“獵人—農夫”的多動兒理論。說是在12000年前后,人類走向農業(yè)社會,開始定居下來之后,環(huán)境的改變使得過去的長處變成現在的短處了。
在遠古時代,如果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,那么早就被其他動物吃掉了,不可能成為我們的祖先;如果看到事情發(fā)生不馬上采取行動,而是三思而后行的話,也會變成別人的晚餐,活不到成為我們的祖先。
這個理論認為多動兒其實沒毛病,只是生錯了時空。他們容易分心、沖動、冒險性強,其實這是遠古打獵采集時生存者必須的特征,人類進化到農業(yè)社會以后,這些特征才變得格格不入。也就是說,他們是“獵人”,但是要在“農夫”的社會里討生活,所以被視為異類了。
現在學者把過動癥的人叫作“有愛迪生基因者”,不認為他們有病。
愛迪生念小學時,被老師認為無可救藥,叫他父母領回家,免得干擾別的孩子上學,但愛迪生卻是有史以來,專利拿得最多的人。
柏拉圖說:為了讓人類有成功的生活,神提供了兩種管道——教育與運動。我們也越來越看到,這兩種管道是相輔相成、缺一不可的。
相關推薦:點擊查看更多知識點
新初三快掃碼關注
中考網微信公眾號
每日推送學習技巧,學科知識點
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!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