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世滄桑
1960 年潘贊化在安徽病逝,玉良悲痛欲絕,遙望藍天,憂郁成病。此后身體時好時差,隨著年歲的增長,體力的衰退,玉良更加思念故土和親人。1976年她給兒子潘牟信寫信:“我一接到家信,就想到我的問題……我想把身體養(yǎng)好了,就回祖國了……”。
在法國,畫家是屬于自由職業(yè)者,要靠賣畫維持自己的生活,在巴黎又是高消費的城市,潘玉良為人忠厚誠實,沒有代理商代理出售作品,她更不會經(jīng)營宣傳“推銷”自己,歷年來,賣畫極少。尤其是到了晚年,年老體衰,往往入不敷出。只能靠社會補助金維持生計,一個人過著無依無靠的日子。
潘玉良生活的圈子很窄,其中王守義是她極少數(shù)的好朋友之一。王守義是早期來法勤工儉學的學生。與潘玉良是先后勤工儉學的同學。王守義為人善良,富有同情心,他在巴黎圣·米歇街開了一間中餐館,取名叫東方飯店。他工作之余,經(jīng)常去看望這位清貧的老同學。有時候早上去看望玉良,陪她到公園散步,中午一起到他的餐館用餐。有一年玉良的畫室漏雨,不能作畫,也是王守義去買材料修理裝修。多少歲月,多少風雨,多少真情,王守義總是默默地接濟幫助這位老畫家,給她帶來一絲溫暖。
魂歸故里
1964 年中法建交,黃鎮(zhèn)任首任駐法大使。黃鎮(zhèn)早年畢業(yè)于上海藝專,他幾次去看望潘玉良,同時介紹祖國的發(fā)展情況。潘玉良頓生回國看望親人,從事寫生創(chuàng)作之念。她寫信給她的兒子,要他辦理回國探親手續(xù),可惜宿愿未了,“”烽煙已起。等到運動結束,玉良已是百病纏身,醫(yī)生不允許她再作長途旅行。她是多么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把自己的作品運回祖國,給親人一睹真面目啊!
“邊塞峽江三更月,揚子江頭萬里心。”(玉良詩)。越是暮年,玉良思鄉(xiāng)之心越切,尤其到了最后的歲月,自知來日不多。女畫家的枕頭下面,總是留有一張字條,下面寫著:“這是我的家信,如果我死了,煩朋友們將這封信寄給小孫潘忠玉留作紀念。中國,安慶市,郭家橋41號。”
1977年7月22日,潘玉良在病貧交迫之中,默默地離開了人間。1985年,經(jīng)過呂霞光等人的努力,在中國駐法使館的幫助之下,將潘玉良的遺作,共計2000多件,運回潘玉良的故鄉(xiāng)安徽省博物館,籌建“潘玉良紀念館”。潘玉良的生前愿望,潘玉良的藝術心血結晶,終于魂歸故里與祖國人民見面。
新初三快掃碼關注
中考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
每日推送學習技巧,學科知識點
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!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(wǎng)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